第一教育:“劳”有所得,“动”有所获——上理研究生争做“光荣劳动者”致敬劳模
发布时间:2020-11-26    浏览:408

劳以养德,动以强体,教以增智,育以培善。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同日,为了向劳动模范致敬,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开展了“我是光荣劳动者”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据悉,本次实践劳动教育活动由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发起,学校后勤管理处、保卫处、图书馆、公共实验中心四个部门联合提供14类不同体验岗位,共计150余名上理研究生自主报名、主动参与,在继承优良传统中弘扬劳动精神,在深入劳动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


在实践中深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马克思指出,人通过劳动成为人,人通过劳动解放自己,要理解劳动这把“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经过一天辛勤的劳作,上理学子们体会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所讲的这些真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魏丽媛表示:“思政课上讲,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全部社会活动的前提,是促使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的确,就像今天所经历的一样,通过我们的付出,校园环境和风貌有了新变化,我们的所作所行也被其他同学肯定认可。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热爱和选择。”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沈蓉谈道:“给图书贴标签一天下来挺累的,但与精神的愉悦相比,身体的劳累就微不足道了。在静理图书之余,我也在思索如何理性认识当下的历史和复杂的世界,如何让自己成为‘理想的自己’。”


学生校园为学生,学生校园学生建


食堂、教室、图书馆是学生每日固定的“打卡”地点,可口的饭菜、整洁的桌椅、整齐的图书是厨房师傅、保洁人员、图书管理员日复一日辛勤劳动的结晶。参与后勤管理处和图书馆实践岗位的学生来到教室、食堂、校园绿化区域和图书室开展清洁、编码工作,他们低头捡拾地面上和花坛里的每一个垃圾,清扫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擦净餐桌上的每一处污渍,张贴图书的每一个标贴……经历着不一样的经历,体会着不一样的角色,收获了不一样的收获。


外语学院叶诗涵同学表示:“此次活动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又有多少人在辛勤付出,才能维持它日常最基本的运转。”管理学院胡海红同学谈道:“看似干净的草坪,当静心仔细搜寻时,也会发现不少垃圾碎片。这次体验让我明白,研究生做学术科研不能浮于表面,要深钻进去才能发现真问题,做事情的道理是相通的。”环境与建筑学院学生罗晓东表示:“虽然工作并不轻松,但是很荣幸能为同学们服务,自己也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提升了自我劳动的能力,非常感谢学校能提供这次体验、实践活动机会,让大家体会到实践劳作的乐趣。”


理解校园安全红线,献策学校建设发展


校园安全与每一位学生息息相关,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当天参与劳动实践的学生深入重点楼宇和实验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安全实验指导、实验保障服务、实验器材整理、废旧自行车整理与停放引导、校门口引导等工作。岗位体验强化了学生们的公共服务意识,也体会到了学校基层一线人员的艰辛。


管理学院学生郭玉洁说:“通过检查楼道的灭火器指针、铅封、楼道场所照明灯以及安全出口杂物等工作,我感受到了学生安全学习环境来之不易,正是因为学校保卫的细心守护,才换来了师生们的安心学习。我们通过此次参与体验,以实际行动向他们致敬!”


“虽然实践过程较累,但亲自参与其中的劳动过程让我更加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令我受益匪浅。”参与实验指导体验的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学生李安安感言。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学生朱亮庆谈道:“在一教门口整理自行车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一般都是配合引导的。但停放自行车区域有限,晚到的同学因为自行车无处停放,才会乱停放。因此,希望学校未来建设时,可以在教学楼前考虑适当扩大自行车停放区域。”


“劳”有所得,“动”有所获。本次“我是光荣劳动者”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相关文件精神的创新举措。活动把实践作为劳动育人的主要途径,以“动动手、出出力、流流汗”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勤奋的习惯,享受劳作的乐趣,弘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通过劳动教育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促进上理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臧莺 编辑:曹铒 )

来源:第一教育  记者:臧莺

原文链接: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4573002_30593_dyjy.html?app=1



版权所有:管家婆全年资料(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号 邮编:200093

电话:021-55272623

  •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