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新空间,新未来——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助力五大新城建设
发布时间:2021-08-29    浏览:3799

2020年年末,到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伊始,上海一直在筹划一个重大的城市变革转型,即五大新城建设,将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从“郊区新城”变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新城是上海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的重要战略空间。推进新城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有利于加强产学研创新联动,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助力五大新城打造成全新增长极,形成完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觉醒青年”实践团队在暑假期间走访松江、奉贤、嘉定、青浦、南汇五大新城,针对五大新城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情况展开调研,开展“五大新城三区融合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实践活动。


上海理工大学“觉醒青年”实践团队


多维度,立体化,实地调研有广度重深度

为深入调研五大新城三区融合的具体情况,实践团队从校区、社区、园区三方出发,确定调研对象,规划调研路线,完善调研方案。校区是三区融合的源头,是创新研发人才的聚集地。实践团队先后走访了五大新城内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八所高校,与相关领导、专业教师、学生代表等进行访谈,充分了解了高校师生对于三区融合的需求和建议。园区是三区融合的主体,是大学和社区联动融合的结合点。通过实地走访同济大学科技园、上海大学科技园、松江大学城双创集聚区等七家园区并与相关负责人开展座谈,实践团队充分考察了三区融合对于园区发展的推动作用。社区是三区融合的保障,为校区和园区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通过深入到各个新城的街道社区一线,实践团队充分探究了社区建设对于三区融合的积极影响。


实践团队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代表展开座谈交流


除了采访与座谈,实践团队还精心设计了调研问卷,并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发放,保证了调研成果的准确性、全面性。一张张问卷调查,一场场人物访谈,一份份材料整理,七月的烈日再热,也抵不过“觉醒青年”实践团队炙热的心,他们用脚步丈量五大新城,以青年力量助力新城发展,共筑新城美好明天。


实践团队正在发放调研问卷


抓重点,补短板,功能互融还需三区合力

两份清单,三方合力。地处松江新城的广富林街道充分发挥大学城优势,通过“七色桥”区域化党建联盟,精心列出了两份“供需清单”:一份是立足于高校等各单位资源优势给出的供给清单,涉及保障服务、建设管理、文化体育等118项内容;一份是根据高校师生、社区居民、企业职工的实际愿望提出的需求清单,涉及人力资源、信息培训、政策技术等112项内容。广富林街道通过两份清单整合三方需求,形成社区、高校、企业三区共建的新模式。


广富林街道“供需清单”


三区融合中,人才是关键一环。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关系到整个新城的发展建设。在南汇新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就人才落户、人才住房等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并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宣传“进园区、进校区、进社区”,有效整合人才资源,有力夯实人才高地。


实践团队参观临港新片区人才服务中心


人文关怀与文化建设在三区融合中同样重要。在嘉定新城,上海大学老教师沈启华退休之后驻守当地社区,多年来坚持爱心助学,并积极带动上海大学师生参与社区服务、投身志愿公益。从一个人的默默付出到一群人的爱心接力,“沈启华工作室”为区校间的爱心联动铸就了桥梁和纽带。

嘉定镇街道的社工向团队介绍“沈启华工作室”相关事迹


产业扎根,人口导入,公共服务配套

五大新城的产业集聚已具备相当的基础:嘉定的智能汽车、青浦的华为研发中心、松江的G60科创走廊、奉贤的东方美谷、南汇的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如果每个新城都有一到两个特色产业,集聚数十万研发人员、高端制造人员,他们工作在新城、生活在新城,高水平的产城融合就会呈现,新城也将真正成为上海的增长极。新城建得好不好,人气是一个风向标。人口导入,除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公共服务,还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从调研情况来看,新城的园区、社区、校区三区融合亮点突出,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五个新城的交通系统相对薄弱,新城与中心城区、新城与新城之间的交通联系也不顺畅,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区间的人才流动。除此之外,新城内部分高校的专业定位与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存在一定偏差,高校的优势学科资源和专业素质人才难以真正服务于新城发展建设。

完善城市化战略,推动大城市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两个大局”出发,着眼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命题。上海作为超大城市,通过空间布局的优化重塑,推动要素资源的科学分布和高效组合,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畅通经济循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面向未来,要将五个新城打造成充满活力的新增长极和发展空间,还需要三区共同发力,不断优化完善高校院所、公共社区、园区企业间的功能组合,通过服务延伸、功能互融,真正将三区在物理空间上的临近转变为区域发展上的融合。







版权所有:管家婆全年资料(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号 邮编:200093

电话:021-55272623

  •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