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各校级研究生组织:
“秋炫沪江”研究生科技文化节是我校研究生学术交流、提升能力、展示风采的大型综合性品牌活动,迄今已举办了二十届,为广大研究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机遇与平台,助力我校一流研究生人才培养。现发布第二十一届“秋炫沪江”研究生科技文化节通知,具体活动如下:
一、活动时间:2024年7月-2025年6月
二、参与对象:全校学生
三、活动主题:百年薪火永相传 创新共筑上理梦
四、主要内容:共六大系列
A. 党建团学建设系列
1、研究生党支部沙龙及党团骨干培训
继续实施“信仰领航”计划,本学期开展1-2期研究生党支部沙龙,覆盖一定比例研究生党员;开展全校范围内的研究生党团骨干培训,覆盖2024级研究生新生党员、学生骨干等,结合书记讲堂、时政微课堂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
2、党员先锋岗建设
以学校研究生党员先锋岗为基础,倡议各学院建立院级研究生党员先锋岗,发挥联动效应,进一步塑造“党员先锋岗”工作品牌,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良好风尚。
建设要求:(1)每学期提交一篇建设报告,包含值岗内容、参与人数、服务人数、服务时长以及解决问题清单和成效总结等;(2)每学期至少在学校官网发布1篇新闻报道;
3、先锋宣讲团(第二季)培育、建设
协助遴选、培育第二季先锋宣讲团成员,对接导师团辅导,制作第二季宣讲菜单,跟进宣
讲服务等。
4、红色研学活动
协助做好红色研学项目的跟踪,游学简报编制、活动成果总结、优秀团队评选等。
5、研究生群体专题调研
围绕学校发展中心大局,聚焦思政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及时开展研究生群体调研,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变化动向,为实际工作推进提供决策意见。
B.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系列
1、导学团队建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校研究生育人模式创新成为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志趣共同体、生活共同体、科研共同体等方面探索构建和完善“导学共同体”育人模式,形成优秀导学团队建设建议,为学校导学关系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项目选题:(1)优秀导学团队风采展(2)研究生体育嘉年华(3)研究生实验室文化建设(4)导学文化建设相关征文(5)其他具有特色的导学团队建设项目
2、学风传承行动支持计划
申报学院需参照中国科协《2024年学风传承行动申报指南》,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建立主题工作室,通过优良学风挖掘及传播类作品打造、学风相关课题调研、学风传承活动开展等,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学风传承示范工作室,发挥青年学生主体作用。
该系列申报与《2024年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风传承行动项目申报》同步,如入选研究生学风传承行动项目则进行重点培育,未入选可作为秋炫沪江活动项目。
3、学风大讲堂系列活动
通过沪江讲坛、主题系列讲座、科创先锋等学风榜样宣讲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从大师引领、主题深度研讨、到朋辈教育的多层次学风大讲堂系列活动。
C. 创新创业实践引领系列
1、创新创业校企实践基地建设
以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为契机,挖掘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校企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下,探索“校企合作促双创”机制。结合创新创业赛事,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企业自命题竞赛,共同培育和孵化一批围绕解决行业问题的创新创业项目,在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多维度提高研究生职业竞争力和岗位胜任力。
项目成果:(1)挖掘一个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形成一份校企创新创业共建案例
(2)结合创新创业赛事,组织一次企业自命题竞赛
2、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营
从研究生创新教育需求出发,针对目前研究生创新教育工作及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托国家重点赛事开展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课程中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营拟从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事入手,参考资料详见网站:https://cpipc.acge.org.cn/。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提高创新能力:(1)解读重点赛事规则,帮助研究生明确方向;(2)导师指导、获奖经验分享,帮助研究生做好赛前准备;(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帮助研究生更好提升创新能力。
项目成果:(1)形成1份 2024-2025学年研究生创新创业赛事总结报告;(2)组织不少于4场面向全体研究生的训练或培训;(3)打造一支近百人的创新创业经纪人队伍,进行管理指导培养;(4)做好创新创业赛事榜样挖掘和宣传工作;
3、跨国界工作能力提升项目
项目要求:(1)邀请3-5家知名国际企业,对学生进行3-5次关于跨国际工作能力的培训,内容可包括在国际企业工作的能力培训、企业文化分享、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2)组织学生参观并输送学生到企业就业实习;(3)与企业签订就业实习见习基地;(4)学生培训结束后提交1篇培训心得。项目提交结题报告。
4、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室
项目要求:(1)实践探索。立足于破解研究生学生生涯指导和服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努力形成各自的典型经验和工作品牌;(2)生涯指导。工作室应积极整合校内相关资源,主要面向本校学生,提供各类个体咨询、团队辅导服务,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涯指导活动。
5、就业市场调研
项目要求:(1)对接行业,全面了解目标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准确把握目标岗位的任职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内容。(2)调研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情况,相关行业毕业生满意度情况,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3)调研问卷100份以上,企业访谈10家以上,项目结题以研究报告形式提交。
6、研究生专利咨询教育工作室
项目要求:(1)运营专利咨询室,举办专利知识公开课、专利面对面等活动;(2) 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专利教育的方式方法;(3)规划设计研究生专利成果风采展示。
D. 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系列(智育、美育、劳育、体育、心理健康等)
1、美育标杆工作坊建设
申报人员及项目要有一定美育实践基础,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特色凸显,在美育工作上取得一定实绩和成效。或具备以下条件之一:①本人或指导项目获评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美育工作奖项;②本人或指导项目参加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美育艺术活动;③美育教学成果方面成绩突出的或上一年度已入选标杆工作坊建设且结项达标的。
工作坊建设要求:(1)建设期间相关美育活动通知及新闻稿均需发布至学校官网,以提升活动覆盖面; (2)工作坊每学期至少开展不少于3次、面向全校研究生的专题美育活动;(3)年度全部美育活动参与总人次不少于1000人。
2、上理美育文化市集
协助举办上理美育文化市集,通过以物易物、作品展示、体验互动三种方式,加强校园美育氛围营造。
3、劳动教育
(1)“我是光荣劳动者”主题实践活动。2024年以实验室为重点,把实验室作为研究生劳动教育的沃土和重点区域,同时扩大联合试点单位,夯实校内劳动教育成果。(2)用好校外研究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分批次开展校外劳动教育。
4、研究生体育育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本学年学校将继续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以增强体质、掌握技能、培育习惯、塑造人格为目标,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依托研究生体育赛事,分析高校研究生体育活动参与现状;分析体育育人活动的供给与研究生的需求,形成研究生体育育人组织管理方案或建议。
项目成果:(1)形成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研究生体育育人研究报告;(2)举办1-2次面向全校的研究生体育赛事,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围棋等;(3)形成一篇宣传报道发布学校官网或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平台。
注:开展体育育人工作应将导学关系建设有机结合,在丰富广大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良好的导学关系形成。
5、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因科研、就业、婚恋、师生关系等诱因造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以焦虑、抑郁、心理危机为主要特征的研究生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科研、就业、经济、导学关系、婚恋(恋爱)带来的压力同时,研究生因较高的自我期待和自我实现需求,被社会各类客观条件的“否定”,导致研究生群体更易发生心理问题。研究总结研究生心理建设能力提升计划;评估研究生心理建设效果,改进心理建设方法;对导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等是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
项目成果:(1)调研对象覆盖全校研究生;可以从一个点切入;(2)形成一份不少于10000字的2024-2025学年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报告(含政策建议);(3)举办一次面向全校的研究生青年联谊会;(4)组织3-4场面向全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培训或者讲座;(5)形成一篇宣传报道发布学校官网或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平台。
E.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系列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以学生共同生活区域为基础,以服务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共同价值观念为联结的学生教育生活成长共同体。“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对育人方式的探索,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基本要求是:(1)学校、院系、职能部门等方面资源和力量下沉社区、服务学生,以多样化方式开展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2)“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系统工程,满足学生思政教育、事务办理、学业指导、心理帮扶、生活服务的线上线下空间、平台、资源、队伍等,都是社区建设的具体表现形式;(3)试点建设对区域不做要求,可以是一栋宿舍楼、一片生活区、一个校区等。
项目要求:(1)可以从一栋宿舍楼开始试点,从一个方面开始试点;(2)但要求满足:①覆盖整栋宿舍楼的学生群体;②学校、院系、职能部门等方面资源和力量下沉到社区。
F. 网络思政工作室建设系列
网络思政工作室需围绕研究生群体特点,主动探索新媒体新技术与研究生网络思政工作的结合点,进一步构建网络育人大格局,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五、相关要求:
1、各项目以学院、校级组织为单位进行申报,请各学院、校级组织高度重视,广泛发动,要求项目申报有明确的预期绩效目标。
2、申报项目尽可能形成有体系、有积淀、有特色的品牌项目。初次申报的活动请对接教育部、学校发展要求、及研究生自身发展需求进行统筹规划。
3、为打造品牌形象,提升宣传力度,请各学院、各研究生组织在举办活动时标注明“第二十一届‘秋炫沪江’研究生科技文化节”,可以为各自品牌活动设计logo,要求能够充分体现活动意义与特色。
4、各项目经费预算参照“项目预算细则”(附件1)执行。
5、请以学院为单位,将申报表(纸质版,学院签字盖章)(附件2)、汇总表(纸质版,学院签字盖章)(附件3)于7月3日(周三)前交至研工部408,电子版同步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附件1 上海理工大学”秋炫沪江“研究生科技文化节项目预算细则.docx
附件2 上海理工大学”秋炫沪江“研究生科技文化节项目申报书.docx
附件3 上海理工大学”秋炫沪江“研究生科技文化节项目申报汇总表.xlsx
研究生工作部
2024.6.24